2024年04月16日
星期二
| 首页 | 谜坛 | 灯谜 | 谜话 | 文献 | 图照 |
台湾史家谈灯谜(附:《灯谜丛谈》)
发表日期:2020-01-06 10:08:29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刘茂业


    
    周日逛沪上文庙旧书市场,在一冷摊前瞥见好几册紫禁城出版社的《大家史说》丛书,随手翻阅其中的《人物与掌故丛谈(上、下)》(作者:苏同炳),居然发现里面有一篇长达数千言的谜文——《灯谜丛谈》,连忙扫码购得。 

    回家披阅,在介绍作者的著作书单上看到《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》一书,依稀记得多年前曾有寓目,立马查寒舍书架,果然见有上中下三册的这套书(中华书局出版),不过当时署名为庄练,与现在此书不同。苏同炳,笔名庄练、雍叔,间亦使甩纪景和、赵壹、公炎等,浙江杭州人,1925年出生,台湾著名历史学家、掌故学家,从事写作已逾四十年,所写主要以文史类论文及杂著为多,已出版专书逾二十种。主要有:《台湾今古谈》《明代驿递制度》《中国历史上的传奇性人物》《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皇帝》《名史偶笔》《明代史事与人物》《清代史事与人物》《历史广角镜》《沈葆桢传》等。

    网上有读者点赞苏同炳先生的历史著作:“其史据之丰富翔实,史论之精辟透彻,材料之环环相扣,使读书过程不仅兴趣盎然,而且有史识的收获。它精炼的语言、严密的论证,以及其展现的丰富的近代史知识(例如掌故轶闻、官职制度、风俗民风等)对读者来说又是一种学养上的充实。”这本2010年4月出版的《人物与掌故丛谈》也同样可以作如是观,它主要收录了历史上一些有名人物的故事以及一些经典的掌故,读来既增长历史知识,又让人觉得饶具趣味。更使嗜谜如我者欣喜地是,这位台湾历史学家竟然对灯谜掌故也有涉猎研究。

    《灯谜丛谈》全文共有四个章节。第一章,作者从清人毛际可的孟子人名廋词开始说起,阐述了灯谜的历史起源。第二章,作者谈到了灯谜和谜语的异同,指出作灯谜当求使人易猜,“如果谜题出得太深,使得猜谜之人个个为之瞠目束手,尚有何趣味可言?”,“作灯谜仍然是一种高雅的艺术,不能因显豁易猜而流于浅薄粗俗”,灯谜要有“文气”,体现“艺术之美”。第三章,作者撷录了《清稗类钞》中收有的神品、能品、逸品的谜作实例各一则,直言“佳谜本天成,妙手自得之”。他还介绍了灯谜的“白描”与“用典”两种方法,强调用典之谜“需求其浑成自然,然后方能达到生动有趣的境地。如若雕凿的痕迹太过,或是谜面与谜底并不十分贴切,看起来便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了”。第四章,作者摘引了徐珂《清稗类钞•张味鲈论谜》中谜圣张起南的论述,“作谜必求人猜,佳者尤望其发表,如贾者之奇货得售,庶几不负。若专事艰深,以僻典异书自矜博治,其居心惟恐人之猜中耳。既畏人猜,何如勿出,作此丑态,甚无谓也。”认为谜作套用谜格来补救,使“很多灯谜都变成支离破碎、屈拗难通”,“谜格太多与谜意之不够贴切自然,正是灯谜一道日趋式微的危险信号”,“灯谜既然是大众化而娱乐性极高的文字游戏,当然不能变得太专门。所以,要希望发扬此一饶具兴味的古老国粹,除了多多提高国学水准以外,也还得敦请那些爱好此道的灯谜作家们,不要往象牙塔里钻得太深才是。”我以为,这最后的一段话,即使揆诸当下之谜坛,也不无意义。
    
    虽然对文中的有些观点我不尽赞同,但作为一位历史学家,灯谜局外人(恕我孤陋寡闻,不知道他有否加入过台湾谜社或参加过灯谜活动),能有这样洋洋洒洒的灯谜著述,提出自己的谜识,我以为还是与众不同、另有一功的,因此非常乐意将其整理出来,推荐给《灯谜文史杂志》的各位读者朋友。

附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灯谜丛谈(苏同炳)



  虎旅归来已罢兵,关梁无禁任遥征
  九重天子称仁圣,异兽趋朝负辇行

  上面所引的这首诗,题名《太平乐》,清人毛际可撰。如果单看文字,总以为不过是一首普通的七言绝句,但如细察其本来,那就颇有文章了。原来此诗乃是毛际可所撰十二首《孟子人名廋词》之一,每句各隐人名一,依次序为“毕战”、“许行”、“王良”、“象”。其余十一首的写作方式并同,只是其中所隐人名各异。按:古代所谓廋词,后世谓之隐语,今时则谓之谜。这种词的起源甚早。后汉时,蔡邕在曹娥碑上所题的“黄绢幼妇,外孙齑臼”,隐“绝妙好辞”四字,乃是最著名的典故。在此以前,则孔融所写的离合诗,以“渔父屈节,水潜匿方。与时进止,出寺施张”等诗句隐“鲁国孔融文举”六字,亦此之类。这类以离合増损之法所撰的谜语,在现代谜语中称之为“曹娥格”。虽然撰作未见精巧,溯其本源,实为后世谜语之祖。

  由曹娥格之离合增损就可知道中国文字就是那么有趣。不论是增损离合、回环对偶以至后来的谐声会意、白描重门等等,各色各样的变化,实在太多了。文人雅土,从这些复杂变化的关系中随便采撷一些来作为谜语的题材,便觉得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由日常猜谜应用于元宵灯节,于是乎有灯谜。



  灯谜虽说是由谜语演进而来,然而二者之间亦复有其异同。

  谜语,是随时随地可猜可作的文字游戏;至于灯谜,则是专门在元宵灯节时出谜,一条一条地贴在灯面上供人猜详的应景之物。前者不限猜破时间,而且可以自由翻査参考书籍。至于后者,既已限定时地,又没有足够的参考书籍可以随时翻检,而且人多嘴杂,稍一迟疑,自己刚刚猜详得差不多的谜题,就会被人捷足先登,拔了头筹。所以灯谜虽然也是谜语之一种,二者之性质却不能一样。谜语尽可作得十分深奥,教人猜上十天半个月都猜不破;灯谜却必须做得显豁明白,让人当场能够猜中。也唯有如此,在元宵灯节大张灯谜的时候,才能够吸引大量观众前来猜谜。从前人称灯谜为文虎,称猜灯谜为射虎,有的地方则称为射独脚虎,意思似乎是说猜灯谜如似猎虎一般地富于变化奇趣。猎虎已是不易之事,如果谜题出得太深,使得猜谜之人个个为之瞠目束手,尚有何趣味可言?由此可知,元宵节张灯出谜,谜题一定不能出得太深,否则就不合灯谜的原意。

  虽说作灯谜当求使人易猜,但作灯谜仍然是一种高雅的艺术,不能因显豁易猜而流于浅薄粗俗。民间通行的灯谜,曾有下面这样的州名谜四则,云: 

  一到江边便上船,漫把家书船上传。
  蓬来无风人气暖,官舱开阔任盘桓。

  这四则谜语的谜底,依次为登州、信州、温州、广州,州字在谜中谐音为“舟”,属于谜语中的梨花格。论谜面与谜底,大致可说是平稳工整,无可厚非。但这些谜语的文句,看起来都不免肤浅浮薄,而且读来也不顺口;总而言之,是缺乏艺术三要素之一一一美的要素。下面四条灯谜,分别以贾岛、李白、罗隐、潘阆四人名为谜底,其谜面文字,亦不免有这种情形:

  佳人佯醉倩人扶,露出胸前一片酥。
  走入绣帏人不见,任他风水满江湖。

  又如近人所撰灯谜,有一则云:“太史公下蚕室”。

  其谜底打成语一句:“大势已去”。按,此谜的出典,乃是汉代的太史公司马迁因上书言李陵不叛而遭腐刑之事,“蚕室”即温室,则处腐刑者疗伤之地也。此谜以太史公下蚕室之典故为面,射司马迁因受腐刑而“大势已去”,原无不可。只是其中亦仍有两点未妥。一是谜底似涉猥亵粗俗,二是受腐刑者虽去势,谜底只可扣“势去”二字,“大”字并无着落,底与面并不吻合。记得此谜在清代亦曾有人作过,同以“太史公下蚕室”为面,所扣的谜底乃是曲词二句:“毕竟是文章误我,我误妻房。”味其文气,亦由“去势”之出发点而设想得来。同一题意而点染不同,一则猥亵粗俗,一则雅驯隽永,其优劣如何,判然而别。以雅俗而论,前者不免见讥通人,后者则甚富有艺术之美。综观清代以来制作俱臻上乘的灯谜,缊藉风流,跌宕有致者,指不胜屈。灯谜之所以能够成为高雅的艺术创造,即是由于有这种美的作品之故。



  《清稗类钞》中收有灯谜中神品、能品、逸品的实例各一则,转录如下:

  神品一一“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”。射《易经》一句:“中心疑者其辞枝”。
  能品一一“末座少年,异日必是有名卿相。”射《诗经》一句:“绿衣黄裳”。
  逸品一一“伯姬归于宋”,射唐诗一句:“老大嫁作商人妇”。

  第一例中的谜面,本是唐诗二句,描写枕上之人侧听窗外风雨,忧心园中花卉,不知将有多少为风雨所摧残零落。而谜底“中心疑者其辞枝”中的“辞”字,本是“文辞”之“辞”,借用作“辞别”之“辞”,则因听风雨而忧心花落辞枝,正好写出其心中所忧疑之事。传神之笔,余味盎然,谓之神品,固非溢美。第二例的谜面,典出唐代中叶的宰相杜黄裳。野史称其初中进士时,年尚少,着绿衣陪座于宴客之末,已为识者所赏鉴,谓此少年必是异日有名卿相,其后果然。《诗经》中的“绿衣黄裳”一句,本所以讥刺尊卑之失序,借用作这一典故的写照,便恰如画龙点睛,天然浑成。谓之能品,亦正恰当。第三例之“伯姬归于宋”,语出《春秋》。宋本国名,乃殷商后裔所建之国,故“宋”人亦可称之为“商”人。此谜底又以殷商之商假借为经商者之商,则“归于宋”者,正是嫁与商人为妇之意矣。妙造自然,别开生面,谓之逸品,又复何疑。

  古人有所谓“文章本天成,妙手自得之”的话;由上面的情形看来,我们亦很可以说,“佳谜本天成,妙手自得之”。上举三例之外,更可续举数例如下。

  秦汉之间,刘邦与项羽相争未决,项羽获刘邦之父太公,置之城头,胁迫刘邦退兵言和,否则即将烹太公。当时刘邦的答复是:“我翁即而翁,必欲烹而翁,幸分我一杯羹。”谜家取此作题,以汉高祖的“分我杯羹”四字射古人名二:“大公,成汤”。底面相扣,十分贴切。又如玉镜台故事中的主角温峤,受姑母之托为其表妹物色佳婿,后竟毛遂自荐。却扇之夕,其妹笑曰:“我固疑是老奴,今果然矣。”谜家以此作面,射唐诗“太真含笑入帘来”一句,盖太真即温峤之字也。原诗中的太真,所指系杨贵妃,借用于此,则十分自然合适,与“分我杯羹”同样是巧夺天工的佳作。

  昔人曾说,作灯谜,有所谓“白描”与“用典”两种方法。白描专尚心思,难作亦难猜。如以“一枝斑管界棋枰”射一“箫”字,纯从象形及会意着眼,制作极见精巧。又如以“步亦步,趋亦趋”寓“走肖”二字,射一“赵”字,刻镂亦极工致。此是白描法所制灯谜之值得称道者。至于用典之谜,所难者只在湊合成语典故,制作原不太难。而猜谜者若是能知此谜之出典何在,由此猜忖谜底,即可不离八九。除了前面已引各例之外,还可以再举数例如下。

  “谏迎佛骨表”,射《四子》一句: “是愈疏也”。
  “上严惮之,若芒刺在背”,射《礼记》一句: “登车则有光矣”。
  “方烹郦生以进,为惨然者久之”,射《四子》一句:“不忍食其肉”。

  以上三例,谏迎佛骨表乃韩愈所上;汉大将军霍光则是迎立宣帝之人,每与帝同车而出,霍光騬乘,帝严惮之,若芒刺之在背;至于郦食其,则是汉高祖之谋士而为齐王所烹死者。明瞭了这三个典故的出处之后,自不难由谜面之典以解谜里之底。但用典之谜虽说易作易猜。作时仍需求其浑成自然, 然后方能达到生动有趣的境地。如若雕凿的痕迹太过,或是谜面与谜底并不十分贴切,看起来便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了。



  以下所述,大多取材于近人所作的灯谜。

  “则君子之所养”,打字一:“笙”。
  此谜的作者,自述题意云,竹称君子,竹之所生为“竹生”,故谜底为“笙”字。按,竹称君子,固有此说,但在植物之中,“君子”并非竹之专称。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”则莲亦有君子之称矣。曾见一谜,以“君子之道”射“何谓也”。(簪花格,何字上原应有草头,套格时删去。)既然竹与莲均可称为君子,则以“笙”字为底,扣“君子之所养”,不能单单解作“竹之所生”。所以,这不是一个贴切自然的好谜。
“千秋万岁名”,射三国人名一(折屐格):“王垕”。

  此谜据作者自述题意,云:千秋指王后,万岁乃帝王,合为“王后”,适用作为“王垕”之名的谜材。但“后”字之下尚有一“土”字无法扣入题面,故用折屐格折去,以符合谜面。按,自古以来唯皇帝可称万岁,未曾听说此称呼亦可适用于皇帝所封之王爵;秦始皇以前的天子虽亦称王,亦从未听说殷周时代的天王曾有万岁之称。至于“千秋”二字之义,犹云千年,乃祝寿之辞,未闻用为皇后之专称。此谜以万岁与千秋隐“王”、“后”二字,不但文义未合,而且在折屐格之外,尚兼用倒转谜底之卷帘格,而“王垕”之名,又极冷僻。如此这般的灯谜,不但无法在现场猜破,即使费时十天半月,恐怕亦很难在转弯抹角牵强附会的情形下猜中谜底的吧!

  清人张起南极善做灯谜,尝说:“作谜必求人猜,佳者尤望其发表,如贾者之奇货得售,庶几不负。若专事艰深,以僻典异书自矜博治,其居心惟恐人之猜中耳。既畏人猜,何如勿出,作此丑态,甚无谓也。”语见《清稗类钞》。照现在的很多情形看来,灯谜之所以不免落于艰深难猜,倒也并非是作谜者之故作此态,唯恐人之猜中,其真正原因,尚有下述两种情形存乎其间:

  第一,是灯谜的材料一般只限于一些常用的书籍,如“四子书”、《三国》、《水浒》、《西厢》,或文字器用之属。撰者既多,佳材易尽,于是不得不转弯抹角,将前人所视为不适用的次等谜材也取来应用,如有扞格不合,则用卷帘、折屐、落帽、折腰、解铃、系铃、虾须、燕尾等等的套格来补救。于是很多灯谜都变成支离破碎、屈拗难通,看起来也显得很难猜了。

  第二,我们的社会已日渐从古老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忙碌紧张的工商社会,新的科学与技术日渐昌明,相对地使旧学日见式微,无论是撰谜者或是猜谜者,国学方面的素养都远不如前人。腹笥俭啬,才力不逮,在制作灯谜时自不免显得绠短汲深而流于疏略浅薄。由“太史公下蚕室”之射“大势已去”,以至前面所举的两例,都可以反映出这一种情形。

  由此可知,谜格太多与谜意之不够贴切自然,正是灯谜一道日趋式微的危险信号,不可不加注意。按,灯谜所通行的谜格,以目前所知的各种名称而论,总数已将一百,如果不是专门的行家,几乎一窍难通。灯谜既然是大众化而娱乐性极高的文字游戏,当然不能变得太专门。所以,要希望发扬此一饶具兴味的古老国粹,除了多多提高国学水准以外,也还得敦请那些爱好此道的灯谜作家们,不要往象牙塔里钻得太深才是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原载2019年第4期《灯谜文史杂志》) 
阅读次数:4204
“令”字入谜话别解
不枝不蔓花明明
转:三谈词汇谜的增损离合
“济”字入谜话别解
转:【宽庐灯语】说说家乡揭阳
“活”字入谜话别解
“期”字入谜话别解
《繁花》灯谜会
“曲”字入谜话别解
龙年说“龙谜”(附图)
“花”字入谜话别解
“号”字入谜话别解
“虎”字入谜话别解
《陈天尺全集》中的谜话
“行”字入谜话别解
写在夺冠两年之后
“清”字入谜话别解
“周”字入谜话别解
“光”字入谜话别解
“关”字入谜话别解

海上谜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-2012 SH-DENGMI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 沪ICP备07037912号